債臺高築

成語拼音

zhài tái gāo zhù

債臺高築成語解釋

形容欠債很多。

典故出處

《漢書·諸侯王表序》:“分爲二週,有逃債之臺。”

成語典故

戰國後期,周赧王聽信楚孝烈王,用天子的名義召集六國出兵伐秦,他讓西周公拼湊6000士兵,由於沒有軍費,只好向富商地主借錢,可六國根本不聽他的話,他借的錢很快就花完,債主紛紛上門討債,他只好隱藏在宮中的一座高臺上。

成語造句

他因爲過度消費和投資失敗,導致如今債臺高築,生活陷入了極大的困境。

成語故事

在遙遠的周朝,周赧王統治時期,局勢動盪不安。周赧王雖名爲天子,實則權勢衰微,他所管轄的領地狹小,勢力微弱。 當時,秦國日益強大,對其他諸侯國構成了巨大威脅。周赧王深感憂慮,爲了挽救周朝的危局,他決定聯合其他諸侯國一同對抗秦國。於是,他開始籌備軍事行動,需要大量的錢財來支撐軍隊的開支。然而,周赧王的國庫空虛,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無奈之下,他只好向國內的富商和貴族們借錢,並承諾等戰勝秦國後會加倍償還。 周赧王滿懷希望地開始了他的計劃,但是其他諸侯國各有心思,有的害怕秦國的強大而猶豫不決,有的則暗中與秦國勾結,最終這次聯合行動未能成功。而周赧王借來的那些錢,卻已經花費得差不多了。 借錢給周赧王的富商和貴族們見戰爭沒有打響,周朝也沒有取得勝利,紛紛前來討債。周赧王根本無力償還這些債務,只能躲到宮後的一個高臺上,以逃避債主們的追討。久而久之,這個高臺就被人們戲稱爲“債臺”。 周赧王因爲這次失敗的行動,不僅沒能增強周朝的實力,反而讓自己陷入了深深的債務危機之中。他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周朝的威望也進一步下降。正如《史記》中所記載的那樣,周朝在這一時期已經走向了衰落的邊緣。 “債臺高築”這個成語,就是從周赧王的這段經歷中演變而來的。它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因爲過度負債而陷入困境的情景,警示着人們在做事時要量力而行,不可盲目舉債,否則可能會給自己帶來難以承受的後果。周赧王的故事也讓我們看到,在面對複雜的局勢時,需要謹慎決策,充分考慮各種因素,以免陷入尷尬和困境之中。儘管周朝最終還是走向了滅亡,但周赧王的這段經歷卻成爲了歷史長河中的一個獨特印記,讓後人從中汲取教訓。

債臺高築-成語圖片

債臺高築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