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官放火

成語拼音

zhōu guān fàng huǒ

州官放火成語解釋

州官:一州的長官。指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爲

典故出處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爲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成語典故

北宋時期,州太守田登爲人專制蠻橫,因他名“登”,下令州內百姓不許說任何一個與“登”字同音的字,否則治罪。元宵節照慣例要放焰火點三天燈,出告示的官員只好寫成“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外地人紛紛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成語造句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種雙重標準的行爲是不可取的。

成語故事

在北宋時期,有一個地方官名叫田登。田登此人非常蠻橫專制,仗着自己的權勢在地方上作威作福。 有一年的元宵節即將到來,按照慣例,州城裏會張燈結綵,舉行各種慶祝活動。以往的知州在這種時候都會允許百姓們自由地使用各種詞彙來表達歡樂和慶祝之情。然而,田登卻與衆不同,他極其忌諱別人提到他的名字。 因爲他的名字裏有個“登”字,所以他竟然下令全州的百姓不許說“登”字,甚至與“登”字同音的字也不許說。誰要是不小心觸犯了這個忌諱,就會遭到嚴厲的懲罰。一時間,整個州城都籠罩在這種莫名其妙的恐懼氛圍之中。 百姓們對此敢怒不敢言,生活變得小心翼翼,生怕不小心說錯話而惹禍上身。到了元宵節要佈置彩燈的時候,官員們爲了避免觸怒田登,不得不把“燈”字改爲“火”字。於是,本該是“張燈結綵”的節日,卻變成了“張火結綵”,顯得格外怪異。 元宵節那天,州城裏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但每個人都在心裏暗暗叫苦。就在這時,田登帶着一羣隨從在城中巡遊。他看到到處都是“張火結綵”的景象,心中十分得意,覺得自己的權威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然而,百姓們心中的不滿卻在不斷積累。終於,有一個勇敢的書生實在忍無可忍,他站出來大聲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句話迅速在人羣中傳開,大家都對書生的勇氣表示欽佩,同時也更加痛恨田登的專橫跋扈。 田登聽到這句話後,氣得暴跳如雷,立刻下令捉拿這個書生。但百姓們紛紛站出來保護書生,田登見衆怒難犯,也不敢過於放肆,只好作罷。 這件事後來傳遍了各地,“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句成語也由此流傳開來。它形象地諷刺了那些濫用權力、欺壓百姓的統治者,以及社會上存在的不公平現象。歷史上像田登這樣的官員並不少見,他們的行爲往往會引起民衆的不滿和反抗。而這句成語也時刻提醒着後人,要警惕權力的濫用,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和人民的基本權利。只有這樣,才能構建一個和諧、穩定、繁榮的社會。

州官放火-成語圖片

州官放火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