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
成語拼音
- zhī jǐ zhī bǐ
知己知彼成語解釋
- 原意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瞭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瞭解。
典故出處
- 《孫子·謀攻》:“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著書《兵法》,認爲使敵人舉國完整的屈服就是上策,出兵打破那個國家就要差一些。要善於運用計謀不戰而屈人之兵,同時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百戰百勝還不是最高明的,只有不通過戰鬥而使敵人屈服才高明。
成語造句
- 在商業競爭中,只有做到像瞭解自己一樣瞭解對手,即知己知彼,才能制定出有效的策略,取得競爭優勢。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個國家,分別是甲國和乙國。這兩個國家時常因爲領土和資源等問題發生衝突和摩擦。
甲國的國王是一位有雄心壯志但又有些自負的人,他總是急於發動戰爭來擴張自己的領土。而乙國的國王則是一位睿智且沉穩的君主,他深知戰爭的殘酷和代價。
一次,甲國國王又準備對乙國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他自信滿滿地認爲,憑藉自己強大的軍隊一定能夠輕鬆取勝。乙國國王得知這個消息後,並沒有驚慌失措。他冷靜地分析局勢,一方面積極組織國內的防禦力量,另一方面派遣了許多間諜深入甲國,去了解甲國的軍事部署、糧草儲備以及將領的性格特點等情況。
經過一段時間的偵查和了解,乙國國王對甲國的情況可謂是瞭如指掌。他知道甲國軍隊雖然看似強大,但也存在着一些弱點和內部矛盾。同時,他也清楚自己國家的優勢在哪裏。
當戰爭真正打響時,乙國國王根據掌握的情報,巧妙地制定了作戰計劃。他利用甲國軍隊的弱點進行攻擊,並且充分發揮自己國家軍隊的優勢。甲國國王原本以爲會是一場輕鬆的勝利,卻沒想到遭遇了頑強的抵抗和意想不到的挫折。
在一場關鍵的戰役中,乙國國王精準地預判了甲國軍隊的行動,提前設下了埋伏。結果,甲國軍隊陷入了困境,損失慘重。甲國國王這才意識到自己的輕敵和對乙國瞭解的不足。
隨着戰爭的進行,乙國逐漸佔據了上風。甲國國王無奈之下,只好選擇求和。乙國國王也明白戰爭不能無休止地進行下去,於是同意了和談。
這場戰爭讓甲國國王深刻認識到了“知己知彼”的重要性。他意識到,只有充分了解敵人和自己,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避免盲目行動帶來的失敗。而乙國國王也因爲他的智慧和對“知己知彼”的運用,成功地保衛了自己的國家,贏得了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自此以後,乙國在國王的帶領下,更加註重對周邊國家的瞭解和研究,不斷髮展壯大自己。而甲國也吸取了教訓,開始重視情報工作和對敵人的分析。在歷史的長河中,“知己知彼”這個道理被無數的政治家、軍事家所銘記和運用,成爲了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正如《孫子兵法》中所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做到真正瞭解自己和敵人,才能在複雜的局勢中把握主動,贏得最終的勝利。
知己知彼-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