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齏畫粥
成語拼音
- duàn jī huà zhōu
斷齏畫粥成語解釋
- 斷:切斷;齏:醬菜或醃菜之類。指食物粗簡微薄。形容貧苦力學。
典故出處
- 宋·釋文瑩《湘山野錄》:“范仲淹少貧,讀書長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經宿遂凝,以刀畫爲四塊,早晚取兩塊,斷齏數十莖啖之,如此者三年。”
成語典故
- 北宋時期,范仲淹小時家貧,他只好住在廟裏讀書,晝夜不息,每日生活十分清苦,用兩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後用刀一切爲四,早晚各喫兩塊,再切一些醃菜佐食。經過苦讀終於被錄取爲官員,他的至理名言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成語造句
- 他生活艱苦,每日勤奮讀書,就如同范仲淹當年斷齏畫粥一般努力。
成語故事
- 在北宋時期,有一個名叫范仲淹的孩子。他出身貧寒,但卻心懷大志。
范仲淹年幼時,父親便早早離世,家境愈發艱難。他和母親相依爲命,無奈之下,母親只得帶着他改嫁他人。在成長的過程中,范仲淹深知生活的不易,卻始終沒有放棄對知識的追求。
爲了求學,他來到了應天府書院。這裏有豐富的藏書和優秀的學者,范仲淹如飢似渴地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然而,由於家境貧困,他沒有足夠的錢財來維持生活。每天,他只煮一鍋粥,等粥凝固後,用刀將其分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就着鹹菜喫,這便是所謂的“斷齏畫粥”。
儘管生活艱苦,但范仲淹從未有過絲毫懈怠。他晝夜苦讀,勤奮異常。在書院中,他表現出了過人的毅力和決心。歷史記載中曾言,他“五年未嘗解衣就枕,夜或昏怠,輒以水沃面”。這種刻苦的精神讓他在學業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范仲淹的努力沒有白費,他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學識,最終考取了進士,踏上了仕途。在爲官期間,他始終秉持着正直和廉潔的品質,一心爲民。他積極推行改革,致力於改善百姓的生活。
范仲淹的故事成爲了後世的典範。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堅韌不拔,什麼是逆境成才。“斷齏畫粥”這個成語,也成爲了激勵人們在艱難困苦中堅守信念、努力奮鬥的象徵。
如今,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依然能從范仲淹的身上汲取到無盡的力量。無論生活給予我們怎樣的挑戰,我們都應該像范仲淹一樣,保持堅定的信念,勇往直前,用自己的努力去創造美好的未來。因爲,只有經歷了風雨的洗禮,才能迎來絢麗的彩虹。
斷齏畫粥-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