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漸防萌

成語拼音

dù jiàn fáng méng

杜漸防萌成語解釋

杜:堵住;漸:指事物的開端;萌:萌芽。在事故或災害尚未發生時就預防。

典故出處

《後漢書·丁鴻傳》:“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兇妖銷滅,害除福湊矣。”

成語典故

東漢和帝年代,有個大官名叫丁鴻。他博覽羣書,能言善辯,而且敢於仗義執言,爲此很受大家的敬重。  當時,竇太后主持朝政,她的一班皇親國戚,依仗權勢,幹了不少壞事。丁鴻在和帝面前,列數這班人的罪狀,並且權衡了利弊得失。  他認爲,任何事物在剛開始發生變化時就加以禁止,還比較容易,到後來就難了;如果人在處事上不注意細微的變化,任其發展下去,就很難收拾了。  他還向和帝建議,應該親自料理朝政,把壞事杜絕在最初的萌芽狀態,就可以消災降福。和帝很快採納了丁鴻的意見,除滅了這班人,親自掌握朝政。  這個故事的意思是指防備禍患在未發生之前。也作“防微杜漸”。

成語造句

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做到未雨綢繆,杜漸防萌,避免小問題演變成大麻煩。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家,有一位智慧的大臣名叫李忠。 當時,國家看似繁榮昌盛,但在平靜的表象下,一些細微的問題和不良現象開始悄然出現。李忠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些變化,他明白如果不及時加以制止和引導,這些小問題很可能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引發嚴重的後果。 有一次,宮廷中出現了一些年輕的侍從開始變得懶惰和傲慢,對職責有所懈怠。李忠立刻向國王進諫,指出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爲可能會逐漸蔓延,影響整個宮廷的風氣。國王聽後,起初並未太在意,覺得李忠有些小題大做。 然而,李忠並沒有放棄,他引經據典,向國王講述了歷史上因爲沒有在問題初起時就加以防範,而導致國家陷入危機的例子。他說:“陛下,古人云,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我們不能忽視這些剛剛出現的小問題,必須做到杜漸防萌啊。就如同那小小的火苗,如果不及時撲滅,最終可能會引發熊熊大火,將一切都燒成灰燼。” 國王被李忠的誠懇和遠見所打動,開始重視這些小問題。他下令對那些有不良行爲的侍從進行教育和懲處,同時在整個宮廷中加強管理和監督,以防止類似的現象再次發生。 在李忠的不斷努力下,國家的不良風氣得到了及時的遏制,一些潛在的危機也被消除在了萌芽狀態。國家繼續保持着穩定和繁榮。 李忠的杜漸防萌之舉,爲國家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的智慧和遠見也得到了百姓和羣臣的敬重。這個故事也一直流傳下來,提醒着後人要時刻保持警惕,在問題剛剛露出苗頭時就果斷採取措施,防止其進一步發展和惡化,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國家和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我們生活的世界也是如此,無論是個人、家庭還是整個社會,都需要有杜漸防萌的意識。在面對一些看似微小的錯誤或不良傾向時,不能掉以輕心,而要及時糾正和引導,避免它們演變成更大的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杜漸防萌-成語圖片

杜漸防萌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