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郵之戮

成語拼音

dù yóu zhī lù

杜郵之戮成語解釋

杜郵:古地名,今陝西咸陽;戮:殺。指忠臣無辜被殺

典故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武安君既行,出咸陽西門十里,至杜郵……秦王乃使使者賜之劍,自裁。”

成語典故

戰國末期,武安君奉秦昭王之命出城巡視,到達咸陽西門十里遠的杜郵時,昭王派使者前來賜武安君,讓他用短劍自裁,武安君問他所犯何罪?迫於壓力又不得不拔劍自殺。老百姓見他死於非罪,每年他的死期自發祭祀。

成語造句

白起一生爲秦國立下赫赫戰功,最終卻遭受到了杜郵之戮,實在令人惋惜。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戰國時期,秦國名將白起戰功赫赫。他善於用兵,爲秦國立下了無數汗馬功勞。在長平之戰中,白起大破趙軍,坑殺降卒四十萬,使得趙國元氣大傷。然而,他的輝煌卻引來了秦國丞相范雎的嫉妒和擔憂。 後來,秦國再次攻打趙國,白起認爲此時並不是最佳時機,拒絕領軍出征。秦王多次派人催促,白起依舊堅持己見。秦王大怒,再加上范雎在一旁煽風點火,秦王便下令免去白起的官職,讓他離開咸陽。 白起無奈離開,行至杜郵這個地方時,秦王與范雎商議後,覺得白起心懷不滿,留着他始終是個隱患。於是,秦王派遣使者追上白起,賜給他一把劍,讓他自裁。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命運轉折,白起悲憤交加。他回想起自己一生爲秦國征戰沙場,到頭來卻落得如此下場。他長嘆道:“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沉思片刻後,他又說:“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說完,便揮劍自刎,結束了自己輝煌而又悲壯的一生。 白起的遭遇正是“杜郵之戮”這一成語的由來。他的命運令人唏噓,也讓人感慨在複雜的政治鬥爭和權力紛爭中,即使是功高蓋世的名將也難以避免悲慘的結局。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許多功臣良將因爲種種原因成爲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杜郵之戮也警示着後人,在風雲變幻的時代,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洞察力,不僅要有卓越的才能,更要懂得如何在複雜的環境中生存和自保。同時,也提醒着統治者要善於用人,不可因一時的意氣或他人的讒言而錯殺良臣,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杜郵之戮如同一座警鐘,時刻提醒着人們銘記歷史的教訓,珍惜和平與穩定的時代。

杜郵之戮-成語圖片

杜郵之戮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