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豎爲災
成語拼音
- èr shù wéi zāi
二豎爲災成語解釋
- 豎:小子;二豎:指病魔。比喻疾病纏身
典故出處
- 春秋 魯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年》:“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爲之。未至,公夢疾爲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晉景公得了重病,夢見體內有兩個小孩,一個說名醫來了快逃吧,一個則說躲到膏肓之間。秦桓公派名醫緩前去爲其治病,把好脈後搖頭嘆息說:“大王的病已經到了肓上面,膏下面,藥力是無法到達的。”沒過多久,晉景公就病死了。
成語造句
- 他最近身體狀況極差,好像二豎爲災,頻繁地生病,讓家人十分擔心。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晉景公生了一場重病,很長時間都沒有好轉。他感到非常憂慮,於是派人去秦國請名醫扁鵲來爲他診治。
秦國的國君秦桓公得知晉景公的病情後,立刻選派了醫術高明的醫緩前往晉國。醫緩還在途中的時候,晉景公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兩個小孩,其中一個小孩說:“醫緩要來了,他可是個厲害的醫生,我們恐怕要遭殃了。”另一個小孩則說:“不用怕,我們藏在肓之上,膏之下,他也拿我們沒辦法。”
不久後,醫緩來到了晉國,他仔細地爲晉景公診斷後,面露難色地說:“大王的病已經深入膏肓,無法醫治了。”晉景公聽了,想起自己夢中的兩個小孩,長嘆一聲說:“看來這是命中註定啊,二豎爲災,我終究是逃不過這一劫了。”
後來,晉景公的病情果然越來越嚴重,最終還是去世了。“二豎爲災”這個成語也就由此而來,用來形容疾病纏身,難以治癒。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類似的例子。比如,古代的一些帝王,儘管擁有最好的醫療條件,但依然無法逃脫疾病的折磨。這也讓我們明白,健康是多麼的重要,即使是權勢滔天的人也不能忽視它。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重視自己的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不要等到疾病纏身才意識到健康的可貴。同時,我們也要珍惜身邊的人,關心他們的健康,因爲疾病往往是突然來臨的,我們要在平時就做好預防和準備。
總之,“二豎爲災”這個成語不僅是一個歷史故事,更是對我們的一種警示。讓我們時刻牢記健康的重要性,積極預防疾病,珍惜生命,享受美好的生活。
二豎爲災-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