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我杯羹
成語拼音
- fēn wǒ bēi gēng
分我杯羹成語解釋
- 羹:肉汁。楚、漢相爭時,劉邦答項羽的話。比喻從別人那裏分享一分利益。
典故出處
- 《史記·項羽本紀》:“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成語典故
- 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擔心長期對峙下去對他不利,於是抓了劉邦的父親,揚言劉邦不投降就殺了他父親燉成肉羹喫,劉邦聽說後說我們兩人是結拜兄弟,我的父親也是你的父親,如果殺了的話就分一杯羹給他。項羽聽從項伯的勸告沒有動手殺人。
成語造句
- 在利益面前,他總是妄圖分我杯羹,這讓我感到很不滿。
成語故事
- 在楚漢相爭的歷史長河中,有一段令人唏噓的故事。
劉邦與項羽的爭鬥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劉邦率領着他的軍隊,與項羽的楚軍在戰場上反覆廝殺。有一次,劉邦的軍隊在與項羽的交戰中失利,劉邦本人也陷入了困境。
項羽得知劉邦被困的消息後,心中大喜。他覺得這是一個徹底擊敗劉邦的好機會,於是親自率領大軍圍困劉邦。劉邦被圍在城中,形勢十分危急。
在這個關鍵時刻,項羽想出了一個計策。他讓人把劉邦的父親帶到陣前,威脅劉邦說:“劉邦,你若不投降,我就把你的父親煮了做成肉羹!”劉邦聽後,心中雖然十分焦急,但他深知不能在此時示弱。他沉思片刻後,大聲迴應道:“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爲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和項羽當初一起在懷王面前受命,說是結爲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如果你一定要煮了你的父親,那就請分我一杯羹吧。
劉邦的這番回答讓項羽始料未及,他原本以爲用劉邦的父親可以逼迫劉邦就範,沒想到劉邦竟然如此決絕。項羽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既不能真的煮了劉邦的父親,又無法達到自己的目的。最終,項羽只好放棄了這個計劃。
劉邦的這一行爲在歷史上引起了廣泛的爭議。有人認爲他太過冷酷無情,爲了自己的利益竟然不顧父親的安危。但也有人認爲,劉邦在那種極端的情況下,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氣。他明白,如果他此時向項羽妥協,那麼他不僅會失去自己的父親,還會失去整個天下。他用一種看似無情的方式,化解了項羽的威脅,也爲自己贏得了時間和機會。
“分我杯羹”這個成語也就由此而來,它常用來形容在面對困境或威脅時,能夠保持冷靜和理智,以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式來應對,不被他人所左右。這個成語故事不僅展現了劉邦和項羽之間複雜的爭鬥,也反映了人性在極端情況下的種種表現。它成爲了中國歷史上一個經典的典故,讓後人在品味歷史的同時,也能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分我杯羹-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