簠簋之風
成語拼音
- fǔ guǐ zhī fēng
簠簋之風成語解釋
- 簠簋:古代食器、祭器。指官吏貪財受賄的風氣
典故出處
-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第六卷:“於是干謁不行,孤寒吐氣,簠簋之風爲之一變。”
成語典故
- 清朝康熙時期,官場腐敗,貪污成風。萊陽趙侖閬仙,康熙21年在江南任督學,他從自身做起,想改變當時的簠簋之風,在過長江的船上擊楫發誓:如果貪一毫之私就不能生還江北。他十分清廉,去拜謁地方官時也是空手而去,一時傳爲佳話。
成語造句
- 社會上必須堅決抵制簠簋之風,倡導清正廉潔的良好風尚。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曾發生過這樣一段故事。
在一個朝代的中期,政治局勢看似平穩,實則暗潮涌動。有一位官員名爲鄭直,他出身名門,最初也是心懷壯志,渴望爲國家和百姓做出一番貢獻。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鄭直在官場中漸漸迷失了自我。他看到周圍一些官員利用職務之便,大肆斂財,生活奢靡。一開始,鄭直還能堅守自己的底線,但在面對各種誘惑時,他的內心開始動搖。
在一次朝廷舉辦的大型活動中,鄭直負責物資的籌備和管理。一些不法商人看準了這個機會,紛紛向他行賄,希望能在採購中得到特殊關照。鄭直在猶豫再三後,最終還是收下了賄賂。
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鄭直逐漸沉浸在這種不正當的利益獲取中,不能自拔。他開始利用各種手段爲自己謀取私利,與那些貪污腐敗的官員們同流合污。
這種行爲慢慢在官場中蔓延開來,形成了一股不正之風。許多正直的官員對此深感痛心和憂慮,但他們有的懾於鄭直等人的權勢,有的則擔心自己受到牽連,敢怒而不敢言。
百姓們也察覺到了官場的變化,對這些官員的行爲怨聲載道。國家的財政也因爲這種簠簋之風而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一些重要的民生工程和軍事防禦設施因爲缺乏資金而無法順利開展。
終於,一位名叫林義的年輕官員站了出來。他不畏強權,收集了鄭直等人的大量罪證,毅然上書朝廷,揭露了他們的醜惡行徑。朝廷大爲震驚,立刻展開調查。
經過一番嚴查,鄭直等人的罪行被一一揭露。他們最終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被革職查辦,家產也被沒收。
朝廷藉此機會大力整頓官場風氣,嚴厲打擊貪污腐敗行爲,試圖恢復往日的清明政治。而林義也因爲他的勇敢和正直受到了百姓的愛戴和朝廷的重用。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簠簋之風一旦形成,就會像毒瘤一樣侵蝕國家和社會的根基。只有堅決抵制這種不正之風,秉持公正廉潔的原則,才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我們應當以史爲鑑,時刻警醒自己,堅守道德底線,不爲私利所誘惑,共同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
簠簋之風-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