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而同

成语拼音

bù móu ér tóng

不谋而同成语解释

谋:商量;同:相同。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典故出处

《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

成语典故

东汉末年,关中地区大乱,军阀混战,韩遂与马腾各自争霸,曹操派钟繇去监督他们,命他们各派一子到京城做人质。后来马超韩遂等惶惶不安,决定共同对付曹操,推举韩遂为都督。韩遂的部将阎行反对起兵:“现在关中各将不谋而同,好像老天命定如此。

成语造句

大家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竟然不谋而同,都认为应该采取这样的解决方案。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两个诸侯国,分别是郑国和卫国。郑国的一位大臣叫子产,他聪慧过人,极具政治智慧;卫国则有一位贤士叫端木赐,以能言善辩和足智多谋闻名。 有一年,两国都遭遇了严重的旱灾,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子产为了解决郑国的困境,积极组织百姓抗旱救灾,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如合理分配水资源、组织人力挖井等。同时,他还大力提倡节俭,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以保障救灾物资的充足。 端木赐在卫国也同样心系百姓,他向卫国国君进言,建议采取一些紧急措施来缓解旱灾的影响。他主张开仓放粮,救助灾民,并且鼓励百姓开展自救行动。 虽然子产和端木赐身处不同的国家,但是他们都怀着一颗为百姓谋福祉的心。在面对旱灾这个共同的挑战时,他们都没有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利益和荣誉,而是全心全意为百姓着想。 最终,郑国和卫国在子产和端木赐的努力下,都成功地度过了旱灾危机。百姓们对他们二人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后来,人们在谈论起这件事情时,都纷纷感叹子产和端木赐的行为,说他们虽然没有事先商量,但却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和行动,这种不谋而同的默契实在是令人钦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心怀天下、为人民着想的人,即使身处不同的环境和位置,在面对重大问题时,也往往会有着相似的思考和行动。不谋而同这个成语,正是对这种默契和共识的生动写照。就如同历史上诸多的仁人志士,他们或许未曾谋面,但都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为了国家的繁荣、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努力。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无论身处何地,都要以大局为重,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携手奋进。

不谋而同-成语图片

不谋而同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