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赵帜立赤帜
成语拼音
- bá zhào zhì lì chì zhì
拔赵帜立赤帜成语解释
-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典故出处
- 见“拔赵帜易汉帜”。
成语典故
- 西汉初年,韩信率汉军攻打赵军,即将到达井陉口,先挑选轻骑2000人,人持一红色旗帜,抄小路埋伏在赵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引诱赵军。赵军倾巢而出,汉军佯败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冲进赵军营中挂上汉军红旗,赵军因此大败。
成语造句
- 在这场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他成功地做到了拔赵帜立赤帜,让自己的公司迅速崛起,取代了原本行业巨头的地位。
成语故事
- 在那风云变幻的楚汉相争时期,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韩信。
当时,韩信奉命攻打赵国。赵军据守井陉口,凭借有利地形,严阵以待。韩信深知正面强攻难以取胜,于是心生一计。他派遣一支奇兵绕到赵军后方,埋伏起来。而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假意进攻,然后佯装败退。赵军见韩信败退,以为有机可乘,倾巢而出追击韩信。就在这时,韩信预先埋伏的奇兵迅速出击,占领了赵军的营地,拔掉了赵军的旗帜,插上了汉军的红色旗帜,这便是所谓的“拔赵帜立赤帜”。
赵军追击韩信许久,却发现自己的营地已经易帜,顿时军心大乱。韩信见时机已到,立刻率领主力部队回身反击。赵军在前后夹击之下,阵脚大乱,最终溃败而逃。韩信凭借着这一奇计,成功地击败了赵军,为刘邦的大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一成语故事充分展现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智慧。在历史的长河中,类似的以智谋取胜的战役屡见不鲜。如《孙子兵法》中所强调的“兵者,诡道也”,强调了在战争中运用奇谋妙计的重要性。而韩信的“拔赵帜立赤帜”正是这种军事智慧的生动体现,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能一味地蛮干,而要善于思考,灵活运用策略,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同时,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战争中形势的瞬息万变,只有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才能在复杂的局势中把握机遇,赢得主动。这一成语不仅仅是一个军事策略的象征,更是一种智慧和勇气的体现,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境时,要敢于创新,勇于突破。
拔赵帜立赤帜-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