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战之地

成语拼音

sì zhàn zhī dì

四战之地成语解释

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典故出处

《史记·乐毅列传》:“赵,四战之地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后汉书·荀彧传》:“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上将军乐毅为燕昭王扩大疆土,攻占齐国70多座城池,被封为昌国君。燕惠王中了齐国人田单的反间计,乐毅受到诬陷,逃到赵国去。齐国趁机修复失地,燕惠王问乐毅的儿子能否攻赵,乐闲认为赵国是四战之地不宜攻。

成语造句

这个地方周围强敌环伺,处于四战之地,形势十分复杂和危险。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片土地,它身处要冲,成为了各方势力竞相争夺的焦点,它便是那四战之地。 在古代,有一个名为郑国的诸侯国。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极为特殊,它位于中原地区的核心地带,周围强国环绕,是名副其实的战略要地。也正因为如此,郑国时常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和攻击。 周王室衰微之际,诸侯纷争不断。郑国一方面要应对东边强大的齐国,齐国觊觎郑国的土地和财富,多次试图侵犯其边境。郑国的将士们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在边境线上严阵以待,以防齐国军队的突然来袭。 而在南边,楚国也对郑国虎视眈眈。楚国地大物博,实力雄厚,一直妄图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郑国成为了他们向北进军的重要阻碍,于是楚国频繁发动对郑国的战争。郑国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既要承受战争带来的痛苦,又要努力重建家园。 西边的晋国同样对郑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晋国作为中原的传统强国,自然不甘示弱,也将郑国视为必须争夺的目标。晋郑之间的战争此起彼伏,双方互有胜负,但郑国始终处于紧张的防御状态。 在北边,还有其他诸侯国时不时地对郑国发起攻击。郑国就如同处于风暴中心的一叶扁舟,在四战之地的困境中艰难前行。 郑国的国君和大臣们为了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绞尽脑汁。他们一方面努力发展国内的经济和军事,加强自身的实力;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外交上的支持和联盟,以抵御各方的压力。在这个过程中,郑国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将领和政治家,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这四战之地中努力守护着国家的尊严和安全。 然而,尽管郑国的人民和将士们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在长期的战争消耗下,郑国还是逐渐走向了衰落。最终,郑国在历史的尘埃中逐渐消失,但它作为四战之地的故事却被后人铭记。 这片曾经充满战火和纷争的土地,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的崛起与陨落,也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它让我们明白,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处于四战之地是多么艰难的命运。但同时,郑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地去抗争,去拼搏,去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四战之地-成语图片

四战之地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