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義割恩

成語拼音

yǐ yì gē ēn

以義割恩成語解釋

義道義。用大義割斷私恩。指秉公辦事,不殉私情。

典故出處

《漢書·孝成趙皇后傳》夫小不忍亂大謀,恩之所不能已者義之所割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果斷抉擇,以義割恩,捨棄了私人情誼,做出了公正的決定。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紛爭亂世中,有一位名叫李陵的將領。他出身將門,自幼習武,熟讀兵書,心懷報國之志。 李陵年輕時便跟隨大軍出征,屢立戰功,深受士兵們的擁戴和上級的賞識。然而,命運的轉折總是突如其來。 在一次關鍵的戰役中,李陵所率領的部隊遭遇了數倍於己的敵軍。儘管李陵指揮有方,士兵們也拼死抵抗,但戰局卻逐漸對他們不利。 眼看着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李陵的內心充滿了痛苦和掙扎。他深知,繼續戰鬥下去,只會讓更多的士兵白白送死。此時,他面臨着一個艱難的抉擇。 是爲了個人的義氣,堅持戰鬥到底,與士兵們共存亡;還是以大義爲重,爲了保存更多士兵的生命,選擇暫時撤退,以圖後計。 經過一番痛苦的思索,李陵最終決定以義割恩。他下令撤退,儘管這意味着他可能會揹負臨陣脫逃的罵名,但他堅信,這樣的選擇是爲了更多士兵的未來,是爲了國家的長遠利益。 然而,這一決定卻在朝廷中引起了軒然大波。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藉此機會對李陵進行誣陷和誹謗,指責他貪生怕死,背叛國家。 李陵有口難辯,他的內心充滿了悲憤和無奈。他本是爲了大義而做出的艱難抉擇,卻被人誤解和污衊。但他從未後悔自己的決定,因爲他知道,以義割恩,有時候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和痛苦。 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李陵這樣以義割恩的例子並不少見。比如,在國家面臨危難之時,一些忠臣爲了拯救國家於水火,不得不割捨個人的情感和利益,甚至揹負罵名。他們的行爲或許在當時不被理解,但從長遠來看,卻是爲了更大的正義和利益。 以義割恩,並非是無情無義,而是在大義面前,能夠果斷地放下個人的恩情和情感,做出符合大局、有利於長遠發展的抉擇。這種抉擇需要勇氣、智慧和堅定的信念,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和行爲。

以義割恩-成語圖片

以義割恩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