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善盡美
成語拼音
- jìn shàn jìn měi
盡善盡美成語解釋
- 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指完美到沒有一點缺點。
典故出處
- 《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魯國的孔子爲了逃避戰亂逃到齊國。他因此聽到了齊國最美妙的音樂《韶》和《武》。他聽後好幾天連喫肉都感覺不到肉的味道,並仔細分辨兩者的區別。他說《韶》非常完美,《武》也十分優美,但還是有缺點的。
成語造句
- 他對工作的態度極其認真,總是努力做到盡善盡美,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魯國的孔子非常熱愛音樂,他曾經向魯國的樂官師襄子學習彈琴。
孔子學了一段時間後,師襄子對他說:“你可以學新的曲子了。”孔子卻回答說:“我雖然已經熟悉了這首曲子的彈奏技巧,但還沒有掌握它的節奏韻律。”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又說:“你已經掌握節奏韻律了,可以學新曲子了。”孔子卻說:“我還沒有領會到這首曲子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又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認爲孔子已經領會得足夠好了,再次勸他學習新曲子。可孔子還是說:“我還沒有從這首曲子中感受到作曲者的爲人。”
就這樣,孔子繼續刻苦鑽研這首曲子。直到有一天,他高興地對師襄子說:“我終於感受到作曲者的形象了。他皮膚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深邃,好像是個統治四方諸侯的王者,除了周文王還會有誰呢?”師襄子聽後,立刻起身向孔子行禮,驚歎道:“您真是太厲害了,我的老師曾跟我說過,這首曲子正是周文王所作的《文王操》。”
孔子對音樂的追求達到了極致,他力求在每一個方面都做到盡善盡美。他認爲,無論是藝術還是其他方面,都應該不斷地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境界。
在孔子的思想中,盡善盡美不僅僅侷限於音樂,更體現在爲人處世、道德修養等各個方面。他教導弟子們要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品德高尚、行爲端正、知識淵博。
孔子的這種追求盡善盡美的精神,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許多人以他爲榜樣,在各自的領域裏努力奮鬥,力求做到最好。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的學者、藝術家、工匠等都秉持着盡善盡美的態度,創造出了許多傑出的作品和偉大的成就。
例如,古代的工匠們在建造宮殿、廟宇等建築時,精心雕琢每一個細節,力求讓建築既美觀又堅固,體現了盡善盡美的精神。而文學家們則在創作作品時,反覆推敲每一個詞句,力求讓作品既富有內涵又具有藝術感染力。
盡善盡美這一成語,也成爲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嚮往的象徵。它提醒着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始終保持對高品質的追求,不斷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實和有意義。儘管達到真正的盡善盡美可能很難,但這種不斷進取的精神將激勵我們不斷前進,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業績。
盡善盡美-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