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而學之
成語拼音
- kùn ér xué zhī
困而學之成語解釋
- 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時候就學習。
典故出處
- 《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孔子在魯國政壇受排擠後,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經歷衛、鄭、陳、晉等地碰壁後,在蔡國閒居,孔子教育弟子:做君子要堅持學習,困而學之就會成爲聖賢,困而不學那就沒希望了。重新振奮弟子們的士氣。
成語造句
- 當我們遇到難題時,應該困而學之,通過不斷學習和探索來尋找解決辦法。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李明的年輕人。李明生活在一個普通的村莊,他生性聰慧,但卻有些貪玩,對於學習知識並不是特別上心。
一天,村莊遭遇了一場嚴重的旱災,莊稼顆粒無收,村民們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李明的家庭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日子過得十分艱難。看着父母整日爲生計發愁,李明心中充滿了愧疚和自責。
他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行爲,意識到只有通過學習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才能改變家庭和村莊的現狀。於是,李明下定決心要努力學習。
他四處尋找書籍和老師,白天辛勤勞作,晚上則挑燈夜讀。在學習的過程中,李明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挫折,有時候一些複雜的知識讓他感到困惑不已,甚至想要放棄。
但是每當他想起村莊的困境和父母的期望,他就咬咬牙堅持了下來。他不斷地鑽研,請教有經驗的人,漸漸地,他的知識越來越豐富,思維也越來越開闊。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明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幫助村民們找到了應對旱災的方法,改善了大家的生活。他也成爲了村莊裏備受尊敬的人。
李明的故事被人們傳頌開來,大家都從他的身上明白了“困而學之”的道理。就如同歷史上的匡衡,他小時候家境貧寒,但卻酷愛讀書。因爲家中買不起燈油,他便在牆壁上鑿了個洞,借鄰居家的光亮來讀書。正是因爲他在困境中依然堅持學習,最終成爲了一代大學問家。
還有孔子的弟子顏回,雖然生活窮困潦倒,但依然好學不倦,其對知識的執着追求令人欽佩。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境,而這些困境往往就是我們成長和進步的契機。當我們身處困境時,不應氣餒和退縮,而是要像李明一樣,堅定信念,努力學習,通過知識和努力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困而學之”不僅僅是一個成語,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激勵我們在困難面前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力量。讓我們銘記這個成語背後的深刻寓意,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進取,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
困而學之-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