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而無功
成語拼音
- láo ér wú gōng
勞而無功成語解釋
- 花費了力氣,卻沒有收到成效。
典故出處
- 《管子·形勢篇》:“與不可,強不能,告不知,謂之勞而無功。”
成語典故
- 孔子作爲有名的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極力主張以仁義道德來治理國家,恢復過去周朝的禮制。他認爲統治者只要用“仁義”來感化百姓,處理諸侯國之間的關係,恢復禮制,天下就會安定。爲此他曾周遊列國,向各諸侯國國君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並請他們採納。遺憾的是,他的那些政治主張並不像他的教學見解那樣受人敬佩和歡迎,到處碰壁。孔子的學生顏回便去問魯國一個叫太師金的官吏:“我的老師孔子到處遊說,勸人家接受他的主張,可是到處碰壁。這次去衛國,你看情況會怎樣?”大師金搖搖頭說:“我看還是不行。現在戰亂四起,各國國君爲爭地盤都在忙於打仗,對你老師的‘仁義道德’那一套非常反感,誰會去聽那些不合時宜的說教呢?如蔡、陳兩國就是如此。如果到衛國去遊說,肯定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太師金又舉例作進二步解釋:“船在水裏是最好的運輸工具;車是陸上最好的運輸工具。如果硬要把船弄到陸上來運貨,那是白費力氣,勞而無功。你的老師要去衛國遊說,好比是把船弄到陸上去運貨一樣,其結果,必然是勞而無功,可能還會招災惹禍。你們不要忘了去陳國的教訓,那時你們到陳國不是沒人理睬,而且七天弄不到飯喫嗎?”。
成語造句
- 他努力了很久去做這件事,結果卻勞而無功,實在讓人惋惜。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衛國。衛國的國君想要擴張自己的領土,於是派遣了一位將軍率領大軍去攻打鄰國。
這位將軍名叫衛猛,他自視甚高,覺得自己一定能夠輕鬆取勝。他帶領着士兵們日夜兼程地行軍,很快就來到了鄰國的邊境。鄰國得知衛國來襲,也迅速組織了軍隊進行抵抗。
戰鬥一開始,衛猛就指揮士兵們奮勇衝殺。然而,鄰國的軍隊也毫不示弱,他們憑藉着堅固的防線和頑強的鬥志,一次次地抵擋住了衛國軍隊的進攻。
衛猛見久攻不下,心中十分焦急。他不斷地改變戰術,試圖找到突破鄰國防線的方法,但都沒有取得明顯的效果。隨着時間的推移,衛國的士兵們漸漸疲憊不堪,士氣也開始低落。
在這個關鍵時刻,衛猛的一位謀士建議他暫時退兵,重新調整戰略。但是衛猛卻固執地認爲,只要再堅持一下,就一定能夠攻破鄰國的防線。他不顧謀士的勸阻,繼續命令士兵們發起強攻。
就這樣,衛國的軍隊在邊境上苦戰了數月,卻始終未能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士兵們傷亡慘重,糧草也漸漸耗盡。最終,衛猛不得不無奈地帶領着殘兵敗將退回衛國。
這場戰爭,衛國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卻勞而無功。衛國的國君對衛猛十分失望,他責備衛猛不聽從謀士的建議,導致瞭如此慘重的失敗。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不能一味地蠻幹,要懂得審時度勢,聽取他人的合理建議。如果只是盲目地堅持,不懂得靈活變通,很可能會像衛猛一樣,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卻最終勞而無功。就如同歷史上許多失敗的案例一樣,不懂得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策略,只能是徒勞無功。我們應該從這個故事中吸取教訓,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要保持冷靜和理智,善於思考和分析,找到最適合的解決辦法,避免陷入勞而無功的困境。
勞而無功-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