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山扛鼎

成語拼音

bá shān gāng dǐng

拔山扛鼎成語解釋

扛:雙手舉起。拔起大山,舉起重鼎。形容力氣很大。

典故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又:“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爲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成語典故

秦朝末年,項羽少年時不喜歡讀書寫字,叔父項梁改教他擊劍,他想學抵敵萬人的本事,項梁教他兵法,他不肯認真鑽研,但力氣很大,能舉起幾百斤重的鼎。同劉邦爭天下8年,最後被迫在垓下烏江邊自刎,感慨自己“力拔山兮氣蓋世”。

成語造句

他力氣極大,能夠輕鬆搬起重物,簡直有拔山扛鼎之力。

成語故事

在那遙遠的楚漢相爭時期,有一位威震天下的英雄人物,他就是項羽。 項羽自幼力大無窮,有着超乎常人的氣魄和力量。據說他年少時,便能輕鬆舉起沉重的銅鼎,令人驚歎不已。 隨着時間的推移,項羽開始投身於亂世的紛爭之中。他率領着自己的精銳部隊,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在戰場上,他勇猛無畏,以一當十,所到之處敵人皆聞風喪膽。 有一次,項羽的軍隊與敵軍在曠野上遭遇。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項羽毫無懼色,他身先士卒,衝入敵陣。手中的長槍如游龍般舞動,殺得敵軍丟盔卸甲。在激烈的戰鬥中,敵軍中有一員猛將,力大如牛,手持巨斧,甚是囂張。項羽見狀,怒目圓睜,拍馬向前,與那猛將交鋒。兩人你來我往,打得難解難分。但項羽憑藉着自己強大的力量和精湛的武藝,漸漸佔據了上風。最後,他猛然發力,竟將那猛將連人帶斧高高舉起,然後重重地摔在地上,當場擊斃。經此一戰,項羽“拔山扛鼎”之威名遠揚,敵軍聽聞他的名字都膽戰心驚。 然而,儘管項羽有着舉世無雙的武力,但他在政治和謀略上卻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與劉邦的爭奪天下中,他逐漸陷入了困境。最終,在垓下之戰中,項羽遭遇了慘敗。四面楚歌響起,項羽的軍隊士氣低落,紛紛潰散。但項羽依然保持着他的英雄氣概,他帶着少數親信奮力突圍。 儘管最終項羽未能成功扭轉局勢,但他的“拔山扛鼎”之勇和英雄氣概卻永遠留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他的故事成爲了後人傳頌的經典,讓人們感慨英雄的輝煌與悲壯。古往今來,人們在提及項羽時,無不讚嘆他那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而“拔山扛鼎”這個成語也成爲了形容力量強大的經典表述,流傳千古。

拔山扛鼎-成語圖片

拔山扛鼎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