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言取人
成語拼音
- yǐ yán qǔ rén
以言取人成語解釋
- 根據人的口才去判斷其智能。
典故出處
-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子聞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我們在評價一個人的時候,切不可僅憑藉他說的話就妄下定論,以言取人往往會導致錯誤的判斷。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關於識人之術的故事。今天,讓我們來講一個與之相關的故事。
在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名叫淳于髡的賢士。他以其聰明才智和能言善辯而聞名於世。
當時,齊王想要廣納賢才,於是讓淳于髡爲他推薦一些有能力的人。淳于髡領命後,經過一番考察,向齊王推薦了七位賢士。齊王感到十分驚訝,問道:“我聽說人才難得,你怎麼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找到七位賢士呢?”淳于髡回答道:“天下之人衆多,如同‘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我所推薦的這七位只是其中的佼佼者罷了。”
齊王聽後,心中仍有疑慮,認爲淳于髡可能是在誇大其詞。淳于髡看出了齊王的心思,便說道:“陛下,識人不能僅僅‘以言取人’,而要通過實際的觀察和考驗。就像那千里馬,它的形態或許並不出衆,但在奔跑之時,其速度和耐力方能展現出它的非凡。同樣,一個人的才能也需要在具體的事務中得以體現。”
齊王覺得淳于髡的話頗有道理,於是決定對這七位賢士進行考察。他分別給他們安排了不同的任務,有的負責治理地方,有的參與外交事務,還有的負責軍事謀劃。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齊王發現這七位賢士確實都有着出色的才能,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齊王這纔對淳于髡的識人能力心悅誠服,同時也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之前“以言取人”的錯誤觀念。
後來,齊王在選拔人才時,不再僅僅依據一個人的言辭來判斷其能力,而是更加註重實際的表現和能力的考察。齊國也因此招攬了更多的賢才,國力日益強盛。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認識和評價一個人的時候,不能僅僅憑藉其言語表達,而要綜合考量其實際行動和能力。正所謂“聽其言,觀其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識別出有真才實學的人,避免因爲“以言取人”而錯失良才。
以言取人-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