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市吹簫

成語拼音

wú shì chuī xiāo

吳市吹簫成語解釋

吳:古國名。原指春秋時楚國的伍子胥逃至吳國,在市上吹簫乞食。比喻在街頭行乞。

典故出處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至於陵水,無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簫,乞食於吳市。”

成語典故

春秋時,楚平王聽信讒言(chán yán),將太子建的師傅伍奢(shē)及其長子伍尚殺死,又派人去抓逃亡的伍奢的次子伍員(即伍子胥),並在各關口接着伍員的畫像,以便捉拿歸案。在離昭關不遠的地方,伍子胥(xū )遇到了一個名叫東皋公的老人。他非常同情伍子肯的不幸遭遇,便讓伍子胥在他家住下,等待時機,設法混出昭關。幾天後。東皋(gāo )公找了一個容貌與伍子胥差不多的人,讓他穿上伍子胥的服裝出關。過關口時,故意裝得慌慌張張,結果被守關將士抓住。關口士兵以爲伍子胥已經抓住,放鬆了警惕。就在這時候,伍於胥扛着一隻裝載行李的大口袋,在東皋公的掩護下,混出了昭關。等守將發覺抓錯了人,伍子胥早已走得無影無蹤了。到吳國的都城時,他已沒有喫的東西。於是他披髮赤膊,裝成要飯的,在吳都熱鬧的街市上,鼓起腹吹蕭(xiāo)唱曲,以引起人們對他的注意。他悲哀地唱道:“嗚,嗚,嗚天大的冤屈無處訴。宋國、鄭國一路跑;孤苦伶訂誰幫助?殺父大仇不能報,哪有臉面做大夫?到如今吹蕭要飯淚紛紛,定要吹出有心人。”。

成語造句

一個人如果沒有真才實學,只想着投機取巧,最終可能會落得像在吳市吹簫那樣落魄的境地。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楚平王聽信奸臣費無忌的讒言,殺害了伍子胥的父親伍奢和兄長伍尚。伍子胥得知消息後,連夜出逃。 伍子胥歷經艱險,一路逃亡。他風餐露宿,吃盡了苦頭。在逃亡的過程中,他曾遇到過許多困難和危險,但他憑藉着頑強的意志和聰明才智一次次化險爲夷。 最後,伍子胥來到了吳國。然而,此時的他身無分文,窮困潦倒。爲了生計,他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尊嚴,在吳市之中吹簫賣藝。他的簫聲淒涼哀怨,迴盪在大街小巷,許多人都被他的簫聲所打動,紛紛施捨給他一些錢財和食物。 在吳國,伍子胥結識了公子光。公子光心懷大志,想要奪取吳王之位。伍子胥看出了公子光的野心,他決定幫助公子光。伍子胥向公子光推薦了刺客專諸,最終幫助公子光成功刺殺了吳王僚,公子光登上了吳王之位,也就是吳王闔閭。 吳王闔閭即位後,對伍子胥十分器重,任命他爲大夫。伍子胥也沒有辜負吳王闔閭的信任,他積極爲吳國出謀劃策,幫助吳國日益強大。後來,伍子胥帶領吳國軍隊攻打楚國,終於爲自己的父親和兄長報了仇。 “吳市吹簫”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它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困境中淪落街頭,以卑微的方式謀生。伍子胥的經歷充分展現了他堅韌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儘管他曾身處困境,在吳市吹簫,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最終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這也告訴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我們不能輕易放棄,要像伍子胥一樣堅定信念,勇往直前,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去改變命運。同時,這個成語也提醒我們要珍惜眼前的生活,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歷史上有許多像伍子胥這樣的人物,他們在困境中崛起,爲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應該從他們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不斷提升自己,爲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拼搏。

吳市吹簫-成語圖片

吳市吹簫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