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牛喘月

成語拼音

wú niú chuǎn yuè

吳牛喘月成語解釋

吳牛:指產於江淮間的水牛。吳地水牛見月疑是日,因懼怕酷熱而不斷喘氣。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典故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臣猶見牛,見月而喘。”《太平御覽》卷四引《風俗通》:“吳牛望見月則喘,彼之苦於日,見月怖喘矣。”

成語典故

晉武帝司馬炎手下有一名叫滿奮的臣子,他很有學問,爲人也謙和。晉武帝對他非常器重,經常召見他進宮商議國事,他也因而受到不少同僚的羨慕。但滿奮從小生長在溫暖的南方,特別怕冷,尤其到了冬天,更是把西北風看得像猛虎一樣。而洛陽地處北方,冬季嚴寒而漫長,這讓滿奮苦不堪言。  一天,晉武帝召見滿奮,他知道滿奮畏寒,就命人在北窗下立了一扇結識的屏風。因爲屏風是用琉璃做的,所以看上去好像只是一個空架子,風隨時都可能吹進來把人卷跑。滿奮頂着風,好不容及進了宮。晉武帝賜坐後,一個侍臣把椅子放到北窗下,滿奮望着椅子,又望了望北窗,聽着風拍打窗櫺的聲音,不由寒從心起,渾身打顫。他侷促地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坐吧,怕冷風吹;不做吧,恐怕對皇上不敬。晉武帝看到滿奮那左右爲難的樣子,大笑說:“你就放心坐下吧,那是琉璃屏風,擋風效果更好。”滿奮這才鬆了口氣,同時又很不好意思,就自我解嘲道:“我就像吳地的水牛,疑心太重,以致於看到月亮就嚇得直喘氣。”。

成語造句

夜晚走在鄉間小路上,看見前方一個黑影,他頓時心裏發毛,如同吳牛喘月般緊張起來。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南方,有一個地方叫做江淮地區。那裏生活着一羣水牛,它們整日辛勤地勞作,幫助農民們耕田種地。 話說有一年夏天,天氣異常炎熱,太陽就像一個大火球一樣炙烤着大地。這些水牛們每天都在田間勞作,被太陽曬得疲憊不堪。有一天傍晚,勞作了一整天的水牛們終於可以休息了。它們拖着疲憊的身體,緩緩地走向河邊,想要去喝水解渴。就在這時,一輪明月從東方升起,皎潔的月光灑在了大地上。 其中一頭水牛無意間擡起頭,看到了那輪明亮的月亮。它從來沒有在夜晚看到過如此明亮的東西,心中頓時充滿了恐懼。它以爲那是一個比太陽還要可怕的東西,於是驚慌失措地轉身就跑,邊跑邊喘着粗氣。其他水牛看到它的奇怪舉動,也都紛紛跟着跑了起來。它們一邊跑一邊喘着粗氣,彷彿遇到了什麼巨大的災難。 從此之後,每到夜晚,只要水牛們看到月亮,就會想起那天的恐懼,它們就會嚇得喘着粗氣,不敢再靠近。 這個故事後來就演變成了“吳牛喘月”這個成語。據《世說新語·言語》記載:“滿奮畏風,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奮有難色。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就如同滿奮害怕風,看到透明的琉璃屏風以爲會透風而緊張,水牛因爲曾經被太陽曬怕了,以至於看到月亮都會誤以爲是太陽而害怕喘息。 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那些因爲曾經受過某種刺激或有過某種經歷,而對類似的事物或情況產生過度恐懼或敏感的人。它也提醒我們,不能因爲一次的經歷就對所有類似的事情產生片面的看法和過度的反應,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性,客觀地去看待和分析事物,避免因無端的恐懼和猜疑而錯失機會或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同時,它也告訴我們,看待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瞭解其本質,以免被虛假的表象所誤導。就像那些水牛,只因爲月亮的明亮而誤以爲是可怕的太陽,從而產生不必要的恐懼。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被表象所迷惑,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吳牛喘月-成語圖片

吳牛喘月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