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統天下

成語拼音

yī tǒng tiān xià

一統天下成語解釋

天下:指全國。原指統一的國家,現多指某一地區或某一機構不貫徹上級意圖而形成的獨立王國。也泛指爲少數人所霸佔的某一領域。

典故出處

《公羊傳·成公十五年》:“王者欲一乎天下。”又,《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

成語典故

我國曆史上第二個一統天下的朝代是漢朝,秦朝統一後,由於暴政造成各地起義此起彼伏,漢高祖劉邦趁機斬白蛇而舉義旗,一統天下,他也犯了分封諸侯的錯誤,造成內部諸侯爭權奪利,戰爭不斷,到了漢獻帝時候,國家又分爲三國。

成語造句

想要憑藉個人力量一統天下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成語故事

在遙遠的古代,天下四分五裂,各個諸侯國相互爭鬥,戰亂頻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當時,有一位胸懷大志的君主名叫嬴政。嬴政自小就展現出了非凡的氣魄和智慧。他繼位後,決心結束這混亂的局面,讓天下重歸一統。他任用了衆多有才能的大臣,積極推行改革,加強軍事力量。 嬴政率領着他的虎狼之師,開始了漫長而艱難的統一征程。他的軍隊一路過關斬將,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在這個過程中,嬴政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果斷的決策能力。 隨着一個個諸侯國的覆滅,嬴政終於實現了他一統天下的夢想。他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帝國,自稱爲始皇帝。爲了鞏固統治,秦始皇實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如統一度量衡、文字等,促進了國家的融合和發展。 然而,秦始皇在統治後期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他大興土木,修建阿房宮等豪華宮殿,勞民傷財;他還實施了嚴厲的法律,引起了百姓的不滿。但不可否認的是,秦始皇的統一大業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秦始皇一統天下的壯舉,成爲了歷史上的一段傳奇。他的故事被後世不斷傳頌,激勵着無數人追求統一和強大。他的成功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是一種決心和意志的體現。從那時起,“一統天下”這個成語便流傳開來,用來形容那些有雄心壯志,試圖統一某個領域或整個世界的人。儘管後來的歷史中,天下又經歷了多次分裂和統一,但秦始皇的功績始終被銘記,他爲中國的統一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人爲了實現一統天下的目標而不懈努力。他們或通過武力征服,或通過政治手段,或通過文化融合,試圖將分散的力量整合在一起。一統天下不僅僅是一種政治理想,更是人類對和平、穩定和繁榮的追求。它提醒着我們,在面對分歧和矛盾時,要努力尋求共識和合作,以實現更大的目標。

一統天下-成語圖片

一統天下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