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雙鵰
成語拼音
- yī jiàn shuāng diāo
一箭雙鵰成語解釋
- 原指射箭技術高超,一箭射中兩隻雕。後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典故出處
- 《北史·長孫晟傳》:“嘗有二雕飛而爭肉,因以箭兩隻與晟,請射取之。晟馳往,遇雕相攫,遂一發雙貫焉。”
成語典故
- 據《北史 長孫晟(shèng)傳》記載:長孫晟是北周時洛陽人。他智謀過人,武藝超羣,十八歲時就當了一名禁衛東宮的武官。但真正賞識他的是隋國公楊堅。有一次,隋國公楊堅偶然與他交談了幾句,就發現他有勇有謀,認定他日後必定能成爲一代名將。 那時,北方遊牧民族突厥首領攝圖,和北周友好相處,互派使節往來。爲了炫耀各自的實力,雙方都選派有勇有智的人充當使者,但傲慢的攝圖對北周派來的使者大都瞧不起。 有一次,長孫晟被派去陪同正使宇文神慶出使突厥。攝圖見到長孫晟後,一改往日對北周使者的輕蔑態度,竟要求宇文神慶將長孫晟留下來。宇文神慶答應了攝圖的請求,長孫晟就這樣留在了突厥。整整一年過去了,攝圖還是讓長孫晟繼續跟隨在自己身邊,不讓他回北周,而且,攝圖每次出獵,總要長孫晟陪同。 一天,攝圖在氈帳前看見空中有兩隻大雕盤旋着,正在爭奪一塊肉。他很有興致地喊來長孫晟,並叫人拿兩枝箭遞給長孫晟,命令他把兩隻雕射下來。 長孫晟接過箭,迅速翻身上馬飛馳而去。他漸漸離大雕的位置很近了,只見他拉弓搭箭,認準目標一箭射去,竟射穿了兩隻大雕的胸膛!兩隻大雕頓時一齊落地。長孫晟一箭雙鵰的高超箭術,博得了在場的突厥士兵的連聲喝彩,攝圖也異常高興,他下令重賞長孫晟,並要求部下向長孫晟學習箭術。 後來,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了隋朝。突厥及其他少數民族國家趁機進攻隋朝,爲北周復仇。這時,長孫晟已回到隋朝。他憑藉自己的智謀和勇武以及對突厥內部情況的瞭解,幫助楊堅多次打退了突厥的進犯。 後人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一箭雙鵰”這個成語,比喻做一件事而達到兩方面的目的。
成語造句
- 他的這個策略實施後,不但解決了當前的難題,還爲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可謂是一箭雙鵰。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突厥。突厥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將領,他名叫長孫晟。
長孫晟武藝高強,且智謀超羣。有一次,他奉命出使突厥的另一部落。這個部落的首領非常喜歡打獵,經常邀請長孫晟一同前往。
在一次狩獵中,他們來到了一片廣袤的草原。突然,天空中出現了兩隻大雕,它們正在爭奪一塊肉。首領遞給長孫晟兩支箭,說道:“你能把這兩隻雕射下來嗎?”長孫晟看着天空中盤旋的大雕,心中已有了計劃。只見他彎弓搭箭,瞄準目標,嗖的一聲,箭飛了出去。這支箭不偏不倚地射中了兩隻大雕,它們一同從空中墜落下來。衆人看到這一幕,都驚呆了,紛紛稱讚長孫晟的箭術高超。
首領對長孫晟更是欽佩不已,從此對他另眼相看。長孫晟也憑藉着這一次的出色表現,在突厥聲名遠揚。
後來,長孫晟回到自己的國家,將他在突厥的經歷告訴了衆人。人們對他的“一箭雙鵰”之舉讚歎不已,這個故事也被廣爲流傳。“一箭雙鵰”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用來形容做一件事情可以同時達到兩個目的,展現了高超的智慧和技藝。
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有許多類似長孫晟這樣的人物,他們憑藉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非凡技藝,在各種場合中展現出“一箭雙鵰”的能力。比如,在戰爭中,一些將領能夠巧妙地運用戰術,一次行動既能打敗敵人,又能獲取重要的戰略資源;在政治上,一些政治家能夠通過一項政策的推行,同時解決多個問題,實現多重目標。
“一箭雙鵰”不僅是一種技藝的體現,更是一種智慧的象徵。它提醒着人們,在面對複雜的情況和問題時,要善於思考,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可以從長孫晟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培養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在生活和工作中爭取做到“一箭雙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一箭雙鵰-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