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借光

成語拼音

záo bì jiè guāng

鑿壁借光成語解釋

鑿:挖。在牆上鑿一小孔,借鄰居的燈光讀書。形容家貧刻苦讀書

典故出處

晉·葛洪《西京雜記》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成語典故

西漢宰相匡衡從小因爲家貧,沒有條件進學堂,他白天爲藏書很多的文不識家幹活,晚上沒錢買燈油,就只好在土牆上鑿一個洞,借隔壁的燈光來讀書,甚至到有書的人家去免費幫工換取書本,他刻苦學習終於在漢元帝時期當上太子少傅。

成語造句

他家庭貧困卻十分好學,爲了讀書竟然效仿古人鑿壁借光,這種精神令人敬佩。

成語故事

在漢朝時期,有一個名叫匡衡的少年。匡衡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生活十分艱難,但他自幼就對知識有着強烈的渴望。 由於家中貧困,匡衡無法像其他富裕家庭的孩子一樣去學堂讀書。然而,他並沒有因此放棄對知識的追求。匡衡白天要幫助父母在田間勞作,只有到了晚上纔有時間學習。可是,他家連一盞油燈都買不起,夜晚總是漆黑一片,這讓匡衡十分苦惱。 有一天,匡衡偶然發現與他家一牆之隔的鄰居家中每晚都燈火通明。匡衡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悄悄地在自家與鄰居家相隔的牆壁上鑿了一個小洞,這樣,鄰居家的燈光就透過小洞照進了他的房間。雖然光線十分微弱,但對於匡衡來說,這已經足夠讓他看清書本上的字了。 從此,匡衡每晚就藉着這微弱的燈光,如飢似渴地閱讀各種書籍。他刻苦學習,不斷積累知識,無論是《詩經》《尚書》等經典著作,還是天文、曆法等方面的知識,他都努力鑽研。 匡衡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被人們廣爲傳頌。《西京雜記》中就曾記載了匡衡鑿壁借光的事蹟。後來,匡衡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和才華,成爲了一名學識淵博的學者。他對《詩經》的理解尤爲深刻,當時的人們都說:“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意思是如果沒有人能講解《詩經》,那就請匡衡來;匡衡講解《詩經》,能讓人眉開眼笑。 匡衡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身處何種困境,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實現自己的目標。即使沒有優越的學習條件,也不能阻擋一個人對知識的追求。鑿壁借光,這看似一個小小的舉動,卻蘊含着匡衡對知識的無限熱愛和執着追求,成爲了激勵無數後人勤奮學習、努力上進的典範。在歷史的長河中,像匡衡這樣出身貧寒卻憑藉自身努力取得成就的人還有很多,他們的故事都在提醒着我們,只要心懷夢想,勇往直前,就一定能書寫出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

鑿壁借光-成語圖片

鑿壁借光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