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寸則寸

成語拼音

dé cùn zé cùn

得寸則寸成語解釋

得到一寸就是一寸。指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得多少就是多少。

典故出處

《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面對對手的步步緊逼,我們不能退縮,要努力爭取,哪怕只是得寸則寸,也能逐漸積累優勢。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名爲衛國。衛國在當時雖然不算強大,但也有着自己的野心和盤算。 衛國的國君衛靈公一直渴望擴大自己的領土和勢力範圍。有一次,衛國與鄰國發生了一些邊境衝突。衛靈公見此機會,便果斷地派遣大軍出征,想要趁機奪取一些土地。 戰爭一開始,衛國的軍隊進展頗爲順利,佔領了鄰國的一些城池和土地。衛靈公見狀,心中大喜,覺得這是一個擴大勢力的絕佳時機。他不顧大臣們的勸阻,繼續命令軍隊向前推進,妄圖獲得更多的領土。 鄰國面對衛國的進攻,一開始有些措手不及,但很快就組織起了有效的抵抗。雙方陷入了僵持階段,戰爭變得越發激烈和殘酷。 此時,衛國的一位大臣站出來,向衛靈公進諫道:“國君,我們如今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不能貪得無厭啊。得寸則寸,見好就收,方爲上策。如果我們一味地進攻,可能會引發其他諸侯國的警惕和反感,甚至可能聯合起來對付我們。而且,戰爭已經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我們不能不顧百姓的死活。” 衛靈公聽了大臣的話,心中有所觸動,但他仍然不甘心就此放棄。他猶豫再三,最終還是決定繼續進攻。然而,隨着戰爭的持續,衛國漸漸陷入了困境。軍隊傷亡慘重,國內資源也日益匱乏。 最終,衛靈公不得不承認自己的錯誤,下令撤軍。這次戰爭讓衛國元氣大傷,也讓衛靈公深刻地認識到了“得寸則寸”的重要性。如果當初他能夠聽取大臣的建議,適可而止,或許就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我們要有分寸,不能過於貪婪和盲目。要懂得知足,見好就收,否則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就如同《老子》中所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合理地把握自己的慾望和行動,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和長遠。

得寸則寸-成語圖片

得寸則寸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