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

成語拼音

dé dào duō zhù

得道多助成語解釋

指符合道義者則能得到多數人的幫助。

典故出處

先秦·孟軻《孟子·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成語典故

我則得道多助,彼則衆叛親離。★孫中山《軍人精神教育》第二章

成語造句

在對抗困難的過程中,秉持正義、心懷善良的人往往能夠獲得衆人的支持和幫助,正所謂得道多助。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故事詮釋着“得道多助”這一深刻的道理。 在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其中有一個小國,名爲燕國。燕國的國君燕昭王一心想要使燕國強大起來,擺脫被其他強國欺凌的局面。 燕昭王深知,要實現國家的強盛,必須要有賢能之士的輔佐。於是,他放下國君的架子,親自拜訪有才能的人,虛心請教治國之道。他的真誠和謙遜打動了許多賢士,他們紛紛來到燕國,爲燕國的發展出謀劃策。 其中有一位名叫樂毅的將領,他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戰略眼光。燕昭王對樂毅委以重任,給予他充分的信任和權力。 在樂毅的帶領下,燕國的軍隊逐漸強大起來。他們多次出征,打敗了周邊的一些小國,擴大了燕國的領土。然而,燕國的目標遠不止於此,他們渴望挑戰當時最強大的國家——齊國。 齊國雖然強大,但由於國君的暴政和驕橫,使得國內民怨沸騰,許多大臣和百姓都對齊國的統治感到不滿。 燕昭王看到了這個機會,他決定聯合其他國家一起攻打齊國。他派遣使者前往各國,闡述齊國的暴政和燕國的正義之舉。許多國家都被燕昭王的真誠和正義所打動,紛紛響應燕國的號召,加入到討伐齊國的聯盟中來。 在樂毅的指揮下,燕國聯軍勢如破竹,一路攻克了齊國的許多城池。齊國的軍隊節節敗退,最終幾乎亡國。 燕國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正是因爲燕昭王的得道多助。他以自己的真誠、謙遜和正義,贏得了賢能之士的支持和其他國家的幫助。 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一個人或者一個國家,只有秉持正義,尊重他人,廣納賢才,才能獲得更多人的支持和幫助。正如《孟子·公孫丑下》中所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也應該努力踐行正義和善良,用我們的真誠去贏得他人的尊重和幫助,這樣才能在遇到困難和挑戰時,獲得更多的支持和力量,走向成功的彼岸。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得道多助是永恆的真理,我們應當銘記於心,付諸實踐。

得道多助-成語圖片

得道多助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