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过其门而不入
成语拼音
- 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
三过其门而不入成语解释
-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典故出处
- 《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成语典故
- 舜统治时中华大地经常发大水,禹上书给舜要求治水说:“先父用堰障法治水没有收到成效,我要用疏导法让水流入大海。”舜同意让禹负责治水,禹率能工巧匠开凿河道,疏导水流,治水13年多次经过家门而不能回家,终于消灭水患。
成语造句
- 为了完成这项紧急任务,他日夜奋战,几乎达到了三过其门而不入的程度,完全顾不上回家。
成语故事
- 在远古时期,洪水泛滥,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鲧被任命去治水,然而他采用的方法却未能有效遏制洪水。
后来,鲧的儿子禹临危受命,承担起治水的重任。禹深知这是一项艰巨的使命,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治水工作中。
为了治理洪水,禹不辞辛劳地四处奔波。他带着众人翻山越岭,勘察地形,寻找治水的最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禹多次路过自己的家门。
有一次,禹路过家门时,听到了屋内孩子的哭声,那是他的妻子正在哄孩子。他多想进去抱抱自己的孩子,安慰一下妻子,但是他知道治水的任务刻不容缓,不能有丝毫的耽搁。他咬咬牙,继续踏上了治水的征程。
又有一次,禹远远地看到妻子站在门口,似乎在盼望着他归来。他心中充满了愧疚,但还是毅然决然地离开了。
还有一次,禹经过家门口时,家人呼喊他进去歇一歇,然而他只是朝着家门的方向望了一眼,便又转身投入到工作中。
就这样,禹为了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采用疏导的方法,带领百姓们开通河道,将洪水引入大海。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洪水终于被制服,百姓们得以重返家园,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禹也因为他的功绩和无私奉献,受到了百姓们的敬仰和爱戴。
在《史记·夏本纪》中就有记载:“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禹的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的人,在面对困难和责任时,能够坚守初心,勇往直前,为了大众的利益而不懈奋斗。这种精神也如同璀璨的星光,穿越千年的时光,依然熠熠生辉,让我们铭记和敬仰。
三过其门而不入-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