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過其門而不入
成語拼音
- 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
三過其門而不入成語解釋
-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後比喻熱心工作,因公忘私。
典故出處
- 《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成語典故
- 舜統治時中華大地經常發大水,禹上書給舜要求治水說:“先父用堰障法治水沒有收到成效,我要用疏導法讓水流入大海。”舜同意讓禹負責治水,禹率能工巧匠開鑿河道,疏導水流,治水13年多次經過家門而不能回家,終於消滅水患。
成語造句
- 爲了完成這項緊急任務,他日夜奮戰,幾乎達到了三過其門而不入的程度,完全顧不上回家。
成語故事
- 在遠古時期,洪水氾濫,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鯀被任命去治水,然而他採用的方法卻未能有效遏制洪水。
後來,鯀的兒子禹臨危受命,承擔起治水的重任。禹深知這是一項艱鉅的使命,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治水工作中。
爲了治理洪水,禹不辭辛勞地四處奔波。他帶着衆人翻山越嶺,勘察地形,尋找治水的最佳方案。在這個過程中,禹多次路過自己的家門。
有一次,禹路過家門時,聽到了屋內孩子的哭聲,那是他的妻子正在哄孩子。他多想進去抱抱自己的孩子,安慰一下妻子,但是他知道治水的任務刻不容緩,不能有絲毫的耽擱。他咬咬牙,繼續踏上了治水的征程。
又有一次,禹遠遠地看到妻子站在門口,似乎在盼望着他歸來。他心中充滿了愧疚,但還是毅然決然地離開了。
還有一次,禹經過家門口時,家人呼喊他進去歇一歇,然而他只是朝着家門的方向望了一眼,便又轉身投入到工作中。
就這樣,禹爲了治水,三過其門而不入。他一心撲在工作上,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採用疏導的方法,帶領百姓們開通河道,將洪水引入大海。
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洪水終於被制服,百姓們得以重返家園,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禹也因爲他的功績和無私奉獻,受到了百姓們的敬仰和愛戴。
在《史記·夏本紀》中就有記載:“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禹的這種舍小家爲大家的精神,成爲了後世傳頌的佳話。他的事蹟激勵着無數的人,在面對困難和責任時,能夠堅守初心,勇往直前,爲了大衆的利益而不懈奮鬥。這種精神也如同璀璨的星光,穿越千年的時光,依然熠熠生輝,讓我們銘記和敬仰。
三過其門而不入-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