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草庐

成语拼音

sān gù cǎo lú

三顾草庐成语解释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同“草庐三顾”。

典故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回目:“刘玄德三顾草庐。”

成语典故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在隆中茅草房,自耕自食,但很有学问,人称“卧龙先生”。徐庶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成语造句

一位年轻人为了求得一位老艺术家的指导,多次拜访,可谓是三顾草庐,最终他的诚意打动了老艺术家,老艺术家答应传授技艺给他。

成语故事

在东汉末年,天下纷争不断,局势动荡。刘备,一位胸怀大志的英雄,一心想要恢复汉室,成就一番大业。 当时,有一位智谋超群的隐士名叫诸葛亮,他居住在隆中,才华横溢却隐居不出。刘备听闻了诸葛亮的名声,深知此人有着非凡的才能,若能得到他的辅佐,自己的大业必将如虎添翼。 于是,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第一次踏上了拜访诸葛亮的路途。他们满怀期待地来到诸葛亮的住处,然而却遗憾地得知诸葛亮外出游历,并不在家。刘备虽然有些失望,但并没有放弃,他决定改日再来。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第二次带着他的两位兄弟前往隆中。这次,他们依然没能见到诸葛亮,只见到了诸葛亮的书童。书童告知他们诸葛亮被朋友邀请走了,短时间内可能回不来。张飞有些不耐烦了,他抱怨道:“大哥,这诸葛亮也太难见了,我们何必如此执着。”刘备却严肃地说:“此人乃大才,若能得之,何愁大业不成,我们必须要有诚意。”关羽也赞同刘备的想法,三人便又回去了。 又过了些日子,刘备决定第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此时正值隆冬,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关羽和张飞都劝刘备等天气好些再去,可刘备心意已决。他们三人冒着严寒,艰难地来到了诸葛亮的草庐。这次,他们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与刘备在草庐中畅谈天下局势。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并为刘备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构想。刘备听得如痴如醉,他深深地被诸葛亮的才智所折服,恳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见刘备如此真诚,又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便欣然答应。 从此,刘备有了诸葛亮这位得力的军师,如鱼得水。他们携手并肩,为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而“三顾草庐”的故事也成为了千古佳话,流传后世。这个故事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以及他对人才的尊重和珍惜。正如古人云:“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刘备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能招揽到众多贤才,最终在乱世中崛起,建立蜀汉政权。同时,也让我们明白,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不怕困难和挫折,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三顾草庐-成语图片

三顾草庐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