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
成语拼音
- sān gù máo lú
三顾茅庐成语解释
-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典故出处
-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成语典故
-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成语造句
- 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不辞辛劳,多次前往诸葛亮的住所,真可谓是三顾茅庐,最终他的诚意打动了诸葛亮。
成语故事
- 在东汉末年,局势动荡,英雄辈出。刘备,这位胸怀大志的人物,一心想要恢复汉室,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当时,有一位智者名叫诸葛亮,他才华横溢,智谋超群,隐居在隆中。刘备听闻了他的名声,深知此人乃是济世之才,若能得他相助,自己的大业必将如虎添翼。
于是,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二人,踏上了寻找诸葛亮的征程。第一次拜访,他们满怀期待地来到诸葛亮的茅庐,却被告知诸葛亮外出游玩,不在家中。刘备虽然有些失望,但并没有放弃,他决定改日再来。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第二次前往茅庐。这次他们不巧又赶上诸葛亮被朋友邀请走了,依旧未能见到诸葛亮本人。张飞开始有些不耐烦了,他抱怨说诸葛亮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隐士,何必如此大费周章。但刘备却严肃地说:“像诸葛亮这样的大才,值得我们一而再地拜访。”
又过了些日子,刘备第三次前往茅庐。这次,天空飘着雪花,天气十分寒冷。他们到达茅庐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没有打扰他,而是静静地站在门外等候。关羽和张飞在一旁冻得直跺脚,但刘备依然一动不动。等了许久,诸葛亮终于醒来,看到刘备等人在门外等候,深受感动。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他与刘备进行了一番深入的交谈,分析了天下大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刘备听后,如醍醐灌顶,他恳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见刘备如此真诚,又有着坚定的志向和抱负,便欣然答应。
此后,诸葛亮成为了刘备的军师,为他出谋划策。他们携手并肩,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最终在那个乱世中开创了一番辉煌的事业。
正如《三国志》中所记载的那样,刘备为了求得诸葛亮这位贤才,不惜三次亲自到茅庐拜访。这种求贤若渴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态度,成为了后世的佳话。“三顾茅庐”这个成语也由此而来,它不仅代表了对人才的尊重和渴望,更体现了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内涵。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故事一直激励着无数人,让人们明白,只有真心诚意、持之以恒,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和成就。
三顾茅庐-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