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其手
成语拼音
- shàng xià qí shǒu
上下其手成语解释
-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典故出处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叫皇颉作证,并向皇颉暗示,举起手说:“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把手放下说:“此子可为穿封戍,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
成语典故
-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得来。后来,他们便请伯犁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问被俘的郑王。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 “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于这个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颠倒是非的意思。 在现在的社会中,这种情形是常常会发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应得,难逃被惩处的厄运;于是暗地里进行贿赂,或请托亲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结果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仍得消遥法外。像这种参与其事的人,从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说是:“上下其手”了。
成语造句
- 在那场混乱的比赛中,裁判竟然和一方队员勾结,上下其手,严重影响了比赛的公正性。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楚国和郑国交战。楚国的穿封戌俘虏了郑国的守将皇颉,可是楚王的弟弟公子围却硬要说是他俘虏的。两人为此争执不下,于是便请伯州犁来裁决。
伯州犁是个非常聪明且善于处理这类事情的人。他让人把皇颉带了过来,然后高举起手,说:“这一位是王子围,他是我们国君尊贵的弟弟。”接着把手放低,说:“这位是穿封戌,是楚国边境的一个地方官。”随后问皇颉:“现在你如实说,究竟是谁俘虏了你?”
皇颉心中早有了打算,他本就想讨好公子围,而且看到伯州犁这样的暗示动作,更是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于是他回答道:“我是被王子围打败后俘虏的。”
就这样,公子围成功地把功劳揽到了自己身上。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上下其手”这个成语的含义,它用来形容那些暗中勾结、徇私舞弊、故意歪曲事实以达到不正当目的的行为。在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比如在一些官场中,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会与他人勾结,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权力、财富等。
在《史记》等史书中,也记载了许多类似的事例。一些奸臣利用自己的权势,上下其手,蒙蔽君主,陷害忠良,导致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道德和法律,更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大的危害。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警惕这种“上下其手”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社会交往中,都要保持公正、公平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不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利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和谐、公正、有序的社会环境。同时,当我们遇到这种不公正的事情时,也要勇敢地站出来,揭露和抵制这种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上下其手-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