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其手
成語拼音
- shàng xià qí shǒu
上下其手成語解釋
-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典故出處
-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記載: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圍,叫皇頡作證,並向皇頡暗示,舉起手說:“夫子爲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把手放下說:“此子可爲穿封戍,方城外之縣尹也,誰獲子?”
成語典故
-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國出兵侵略鄭國。以當時楚國那麼強大,弱小的鄭國,實在沒有能力抵抗的,結果,鄭國遭遇到戰敗的厄運,連鄭王頡也被楚將穿封戌俘虜了。戰事結束後,楚軍中有楚王弟公子圍,想冒認俘獲鄭頡的功勞,說鄭王頡是由他俘獲的,於是穿封戌和公子圍二人便發生爭執,彼此都不肯讓步,一時沒有辦法解決得來。後來,他們便請伯犁作公正人,判定這是誰的功勞。 伯州犁的解紛辦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張要知道這是誰的功勞,最好是問問被俘的鄭王。於是命人帶了鄭王頡來,伯州犁便向他說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圍,用下手指代表楚將穿封戌,然後問他是被誰俘獲的。鄭王頡因被穿封戌俘虜,很是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圍所俘虜。於是,伯州犁便判定這是公子圍的功勞。 “上下其手”這句成語便是出於這個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顛倒是非的意思。 在現在的社會中,這種情形是常常會發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應得,難逃被懲處的厄運;於是暗地裏進行賄賂,或請託親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結果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仍得消遙法外。像這種參與其事的人,從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說是:“上下其手”了。
成語造句
- 在那場混亂的比賽中,裁判竟然和一方隊員勾結,上下其手,嚴重影響了比賽的公正性。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楚國和鄭國交戰。楚國的穿封戌俘虜了鄭國的守將皇頡,可是楚王的弟弟公子圍卻硬要說是他俘虜的。兩人爲此爭執不下,於是便請伯州犁來裁決。
伯州犁是個非常聰明且善於處理這類事情的人。他讓人把皇頡帶了過來,然後高舉起手,說:“這一位是王子圍,他是我們國君尊貴的弟弟。”接着把手放低,說:“這位是穿封戌,是楚國邊境的一個地方官。”隨後問皇頡:“現在你如實說,究竟是誰俘虜了你?”
皇頡心中早有了打算,他本就想討好公子圍,而且看到伯州犁這樣的暗示動作,更是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於是他回答道:“我是被王子圍打敗後俘虜的。”
就這樣,公子圍成功地把功勞攬到了自己身上。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上下其手”這個成語的含義,它用來形容那些暗中勾結、徇私舞弊、故意歪曲事實以達到不正當目的的行爲。在歷史上,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比如在一些官場中,一些人爲了自己的利益,會與他人勾結,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來獲取權力、財富等。
在《史記》等史書中,也記載了許多類似的事例。一些奸臣利用自己的權勢,上下其手,矇蔽君主,陷害忠良,導致國家政治腐敗,社會動盪不安。這種行爲不僅違背了道德和法律,更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極大的危害。
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警惕這種“上下其手”的行爲。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社會交往中,都要保持公正、公平的態度,不偏袒任何一方,不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來獲取利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立一個和諧、公正、有序的社會環境。同時,當我們遇到這種不公正的事情時,也要勇敢地站出來,揭露和抵制這種行爲,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上下其手-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