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謀而合
成語拼音
- bù móu ér hé
不謀而合成語解釋
- 謀:商量;合:相符。事先沒有商量過,意見或行動卻完全一致。
典故出處
- 晉·幹寶《搜神記》卷二:“二人之言,不謀而合。”
成語典故
- 東漢末年,關中地區大亂,軍閥混戰,韓遂與馬騰各自爭霸,曹操派鍾繇去監督他們,命他們各派一子到京城做人質。後來馬超韓遂等惶惶不安,決定共同對付曹操,推舉韓遂爲都督。韓遂的部將閻行反對起兵“現在關中各將不謀而同,好像老天命定如此”。
成語造句
- 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我和他竟然不謀而合。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兩個諸侯國,一個是鄭國,一個是衛國。鄭國的國君鄭莊公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致力於發展國家的實力和影響力。衛國則由衛武公統治着,衛國也有着自己的發展道路。
有一年,鄭國和衛國同時面臨着一個關乎兩國利益的重大決策。在鄭國,大臣們經過激烈的討論,提出了一個策略,他們認爲這個策略對鄭國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而在衛國,衛武公和他的大臣們也在思考着同樣的問題,經過深入的分析和權衡,他們也得出了一個幾乎相同的結論。
說來也巧,鄭國和衛國所制定的策略竟然不謀而合,都是想要加強與周邊其他諸侯國的聯盟,以共同應對可能出現的威脅和挑戰。鄭莊公深知,僅憑鄭國一己之力,在複雜多變的局勢中很難長久立足,通過與其他諸侯國結盟,可以互相支持,增強實力。而衛武公也有着同樣的考量,他明白衛國需要藉助外部力量來鞏固自身的地位。
當雙方發現彼此的想法如此相似時,都感到十分驚訝和欣喜。於是,鄭莊公和衛武公決定親自會面,進一步商討合作的細節。在會面中,他們坦誠地交流了各自的想法和期望,發現彼此有着高度的共識。他們共同展望未來,想象着兩國結盟後所能帶來的種種好處。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鄭國和衛國積極行動起來,按照他們共同的計劃開始與其他諸侯國展開外交活動。他們派出使者,穿梭於各國之間,傳達着他們的意願和誠意。經過一番努力,他們成功地與一些諸侯國建立了緊密的聯盟關係。
隨着時間的推移,鄭國和衛國的實力不斷增強,他們在諸侯國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而這一切,都源於他們最初那個不謀而合的決策。兩國的人民也因此享受到了和平與繁榮,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時候,即使在不同的環境和背景下,人們也可能會產生相似的想法和決策。當這種不謀而合的情況出現時,往往意味着這是一個符合大勢、順應潮流的選擇。我們應該善於發現和珍惜這樣的機會,攜手合作,共同追求更好的未來。就如同鄭國和衛國一樣,他們因爲不謀而合的策略而走上了共同發展的道路,創造了一段佳話。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它們都提醒着我們,合作的力量是無窮的,當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時,往往能夠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
不謀而合-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