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

成語拼音

sān gù máo lú

三顧茅廬成語解釋

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爲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典故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成語典故

三顧茅廬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着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爲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裏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成語造句

劉備爲了請諸葛亮出山相助,不辭辛勞,多次前往諸葛亮的住所,真可謂是三顧茅廬,最終他的誠意打動了諸葛亮。

成語故事

在東漢末年,局勢動盪,英雄輩出。劉備,這位胸懷大志的人物,一心想要恢復漢室,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 當時,有一位智者名叫諸葛亮,他才華橫溢,智謀超羣,隱居在隆中。劉備聽聞了他的名聲,深知此人乃是濟世之才,若能得他相助,自己的大業必將如虎添翼。 於是,劉備帶着關羽、張飛二人,踏上了尋找諸葛亮的征程。第一次拜訪,他們滿懷期待地來到諸葛亮的茅廬,卻被告知諸葛亮外出遊玩,不在家中。劉備雖然有些失望,但並沒有放棄,他決定改日再來。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第二次前往茅廬。這次他們不巧又趕上諸葛亮被朋友邀請走了,依舊未能見到諸葛亮本人。張飛開始有些不耐煩了,他抱怨說諸葛亮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隱士,何必如此大費周章。但劉備卻嚴肅地說:“像諸葛亮這樣的大才,值得我們一而再地拜訪。” 又過了些日子,劉備第三次前往茅廬。這次,天空飄着雪花,天氣十分寒冷。他們到達茅廬時,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沒有打擾他,而是靜靜地站在門外等候。關羽和張飛在一旁凍得直跺腳,但劉備依然一動不動。等了許久,諸葛亮終於醒來,看到劉備等人在門外等候,深受感動。 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所打動,他與劉備進行了一番深入的交談,分析了天下大勢,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劉備聽後,如醍醐灌頂,他懇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諸葛亮見劉備如此真誠,又有着堅定的志向和抱負,便欣然答應。 此後,諸葛亮成爲了劉備的軍師,爲他出謀劃策。他們攜手並肩,歷經無數艱難險阻,最終在那個亂世中開創了一番輝煌的事業。 正如《三國志》中所記載的那樣,劉備爲了求得諸葛亮這位賢才,不惜三次親自到茅廬拜訪。這種求賢若渴的精神和堅持不懈的態度,成爲了後世的佳話。“三顧茅廬”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它不僅代表了對人才的尊重和渴望,更體現了爲了實現目標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內涵。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個故事一直激勵着無數人,讓人們明白,只有真心誠意、持之以恆,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和成就。

三顧茅廬-成語圖片

三顧茅廬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