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臍莫及

成語拼音

shì qí mò jí

噬臍莫及成語解釋

噬臍:用嘴咬肚臍。象咬自己肚臍似的,夠不着。比喻後悔也來不及。

典故出處

《左傳·莊公六年》:“若不早圖,後君噬齊(臍),其及圖之乎?”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楚文王向鄧國借道攻打申國,鄧國的國王鄧祁侯是楚文王的舅舅,他親自迎接楚文王,他的兒子要父親提防這個外甥,可鄧祁侯不聽,讓楚文王攻打申國,可等他滅了申國後回師途中就進攻鄧國,鄧祁侯真是後悔莫及。

成語造句

事情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現在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已然是噬臍莫及了。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楚文王荒淫無道,終日沉迷於酒色之中。他特別寵愛一個妃子,對其言聽計從,甚至爲此疏遠了其他大臣。 當時,楚國的令尹斗子文對文王的行爲深感憂慮。他多次進諫,希望文王能夠以國事爲重,遠離美色,勵精圖治,但文王卻始終不以爲意。 有一次,楚國準備攻打一個周邊小國。斗子文認爲此時並非最佳時機,他極力勸阻文王,指出此舉可能會引發一系列不可預料的後果。然而,文王被寵妃所迷惑,一心想要通過戰爭來彰顯自己的威風,根本聽不進斗子文的話。 戰爭的結果果然如斗子文所料,楚國遭遇了慘敗。不僅損兵折將,還失去了大片領土,國家陷入了危機之中。 此時,文王才如夢初醒,懊悔不已。他想起斗子文曾經的勸諫,後悔自己沒有聽從。然而,一切都已經太晚了,損失已經無法挽回。 事後,文王感慨地說:“吾不聽子文之言,以至於此,真是噬臍莫及啊!”意思是,自己當初沒有聽進正確的意見,如今想要補救卻已經來不及了,就像自己咬自己的肚臍一樣,根本不可能做到。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重要決策時,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認真聽取他人的合理建議。如果一意孤行,等到造成嚴重後果時,再後悔就已經來不及了。正如《後漢書·楊賜傳》中所說:“無令臣等若魚游釜中,喘息須臾之間耳。”我們要懂得防患於未然,避免陷入噬臍莫及的困境。同時,也提醒我們要善於從歷史中吸取教訓,不斷完善自己的決策能力和行爲方式,以免重蹈覆轍。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警醒,珍惜每一個機會,做出明智的選擇,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到那時,一切都將無法挽回。

噬臍莫及-成語圖片

噬臍莫及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