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義斷恩

成語拼音

yǐ yì duàn ēn

以義斷恩成語解釋

用大義割斷私恩。指秉公行事,不徇私情。

典故出處

《晉書·劉毅傳》凡所以立品設狀者,求人才以理物也,非虛飾名譽,相爲好醜。雖孝悌之行,不施朝廷,故門外之事,以義斷恩。”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在面對家族利益和公正法律的抉擇時,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公正,做到了以義斷恩。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度,名叫華朝。在華朝的都城,有一對摯友,分別是李辰和趙謙。他們自幼相識,一同讀書習文,一同騎馬射箭,感情深厚,猶如親兄弟一般。 李辰出生於書香門第,家族世代爲官,爲人正直善良,心懷報國之志。趙謙則來自商賈之家,聰慧機敏,善於經營,但家族在商場的競爭中,有時難免使用一些不太光彩的手段。 隨着年歲漸長,兩人都到了入朝爲官的年紀。李辰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家族的聲譽,很快在朝廷中嶄露頭角,深受皇帝的賞識。而趙謙則通過家族的財富,買通關係,也謀得了一官半職。 起初,兩人在官場上相互扶持,李辰常常提醒趙謙要爲官清正,不可因家族的舊習而誤入歧途。趙謙也滿口答應,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趙謙在權力和利益的誘惑下,漸漸迷失了自我。 他開始利用職權爲家族的生意謀取不正當的利益,甚至與一些奸臣勾結,貪污受賄,魚肉百姓。李辰得知後,痛心疾首,多次私下勸說趙謙懸崖勒馬,改邪歸正。但趙謙卻不以爲然,認爲李辰過於迂腐,不懂得變通。 終於,有一天,朝廷接到了衆多百姓的聯名狀,告發趙謙的種種罪行。皇帝龍顏大怒,下令嚴查此事。負責此案的官員正是李辰,他深知自己面臨着艱難的抉擇。一邊是多年的摯友之情,另一邊是國家的律法和百姓的正義。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李辰最終決定以義斷恩。他收集了趙謙犯罪的證據,將其一一呈交給皇帝。在朝堂之上,趙謙看到李辰堅決的態度,心中充滿了怨恨,大罵李辰無情無義。 李辰卻義正言辭地說道:“吾與汝自幼相識,情同手足。然汝今日之罪行,禍國殃民,吾若念及舊情,包庇於汝,便是對國家不忠,對百姓不義。吾必須以義斷恩,以正國法,以安民心!” 最終,趙謙被依法懲處,家族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而李辰因其公正無私,更加受到皇帝的信任和百姓的愛戴。 此事過後,李辰常常獨自感慨:“以義斷恩,雖是痛苦之舉,但爲了大義,爲了國家和百姓,不得不爲之。”他的故事也在華朝流傳開來,成爲了後人傳頌的佳話,警示着世人在面對私情與正義的抉擇時,應當堅守正義,以義斷恩。

以義斷恩-成語圖片

以義斷恩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