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成語拼音
- bù tàn hǔ xué,ān dé hǔ zǐ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成語解釋
- 探:探測;安:怎麼。不進老虎窩,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險進入險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典故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呂蒙傳》:“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成語典故
- 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15歲時,偷偷地跟隨呂當隨軍打仗。呂當看見後立即大聲呵叱他要他回家,呂蒙就是不聽。戰後呂當回家告訴呂蒙的母親。呂母十分生氣要懲罰他,呂蒙說:“家裏貧窮十分艱難,如果打仗立功就能得富貴,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成語造句
- 想要取得成功,就不能害怕困難和風險,正所謂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成語故事
- 在東漢時期,有一位英勇無畏的將軍名叫班超。
當時,班超奉命出使西域,以維護漢朝與西域各國的關係。他帶領着爲數不多的隨從來到了鄯善國。一開始,鄯善國王對他們禮遇有加,熱情款待。然而,沒過多久,班超就敏銳地察覺到國王的態度發生了變化,變得冷淡和疏遠。
班超經過一番調查,得知原來是匈奴也派了使者來到鄯善國,並且對國王進行了威逼利誘,試圖讓鄯善國與漢朝斷絕關係,轉而投向匈奴的懷抱。面對這種嚴峻的形勢,班超深知如果不採取果斷行動,他們此次出使的任務必將失敗,漢朝在西域的影響力也會受到極大的損害。
在衆人都感到焦慮和擔憂的時候,班超召集了他的隨從們,慷慨激昂地說道:“如今我們身處險境,匈奴使者就在此處,我們若不果斷行動,必將功虧一簣。正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們必須要勇敢地去面對敵人,才能爲漢朝爭取到有利的局面。”衆人聽了班超的話,都被他的勇氣和決心所打動,紛紛表示願意跟隨他行動。
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班超帶領着隨從們悄悄地潛入了匈奴使者的營地。他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了襲擊,匈奴使者們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殺得措手不及。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班超他們成功地消滅了所有的匈奴使者,徹底粉碎了匈奴的陰謀。
鄯善國王得知匈奴使者已被消滅,大爲震驚,對班超的勇敢和果斷欽佩不已,立刻表示願意繼續與漢朝保持友好關係,並堅定地站在漢朝這一邊。班超的這次行動不僅爲漢朝在西域贏得了聲譽和威望,也爲後來漢朝進一步加強對西域的控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英勇事蹟在歷史上流傳了下來,成爲了激勵後人勇往直前、敢於拼搏的典範。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我們不能退縮和畏懼,只有勇敢地去探索、去嘗試,才能夠取得成功,收穫意想不到的成果。正如班超一樣,正是因爲他有着非凡的勇氣和決心,敢於深入虎穴去爭取那難得的虎子,才能夠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名垂青史。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成語圖片